近日,2025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及中國金(jin)屬(shu)學會冶(ye)金(jin)科(ke)學技(ji)(ji)術獎(jiang)授獎(jiang)結果正式公布,冶(ye)金(jin)科(ke)學技(ji)(ji)術獎(jiang)獎(jiang)勵委員會決定對141個項目授(shou)予2025年冶金科學技術獎(jiang),其(qi)中(zhong)特等(deng)獎(jiang)3項,一等獎28項,二等(deng)獎38項(xiang),三等(deng)獎72項。本年(nian)度,中國中冶共獲獎(jiang)25項,其中特等獎(jiang)1項,一等獎5項(xiang),二等獎9項,三等獎(jiang)10項,獲獎(jiang)數量和水平繼續位(wei)列同(tong)行前(qian)列。
中冶京誠牽頭完成的“超厚規格直弧型板坯連鑄機成套技術開發與應用”獲(huo)得特等(deng)獎,該項目聯合東北大學(xue)、江陰興澄特鋼等(deng)單位,針對高性能特厚規格(ge)板材(厚度(du)≥100mm特厚板)的重大需求(qiu),研發(fa)形成≥450mm直弧(hu)型(xing)超厚板(ban)坯連(lian)鑄(zhu)關鍵技術與(yu)成(cheng)套裝備,開(kai)辟了特厚規格(ge)板(ban)材高效(xiao)綠色生產新流程。在興澄特鋼(gang)建(jian)成(cheng)世界(jie)上首條(tiao)450mm厚直弧型超(chao)厚板坯連鑄產線,并在5家(jia)(jia)企業推(tui)廣應用,替代(dai)模鑄等(deng)實現海工、能源(yuan)等(deng)高端特(te)厚板產品(pin)全覆(fu)蓋,已(yi)用于白(bai)鶴灘(tan)、海基二(er)號等(deng)國家(jia)(jia)工程,并供貨沙特國王(wang)塔(ta)等“一(yi)帶一(yi)路”重點項目,研(yan)發(fa)團(tuan)隊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先進(jin)工作者等(deng)榮譽,項目的(de)研(yan)發(fa)顯著提升關鍵金屬(shu)材料(liao)與(yu)高端裝備制(zhi)造保(bao)障(zhang)能力,推動重大裝備技(ji)術創(chuang)新與(yu)引(yin)領發(fa)展。
中冶京誠牽頭完成的“綠色低碳高爐煉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針對傳統高爐爐型及爐體結構難以適應高冶煉強度和多元化爐料的需求、煤氣利用效率偏低、放散煤氣治理不完全等問題,以高爐煉鐵高效率、低排放為目標,創新開發了涵蓋高爐本體、煤氣治理及高效利用的煉鐵關鍵技術。該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國內外82座高爐(lu),多項核心技(ji)術入選(xuan)工(gong)(gong)信(xin)部、中(zhong)國(guo)鋼鐵工(gong)(gong)業協會、中(zhong)國(guo)金屬學會的推薦(jian)目錄(lu)。項目應用于河鋼唐鋼高爐項目,投產后指(zhi)標先進,球團月(yue)度最高(gao)比(bi)例達64%,煤氣利用率可達52%,高爐運行穩定順行。項目在印尼喀鋼和馬來西亞東鋼的成功應用,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貢獻,提升了中國鋼鐵的國際競爭力。
上海寶冶牽頭完成的“氫基豎爐機電智慧施工技術研究及應用”,由上海市首席技師、中冶集團首席技師錢國牽頭完成,在氫基豎爐建設施工尚無標準參考的情況下,將傳統冶金項目電氣施工技術與現代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合,借鑒現有智慧建造理念與技術,從工程實踐需求出發,以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安全質量為根本目標,研發了氫基豎爐機電設備智能安裝技術、氫基豎爐智能焊接技術、機電設備智能運維技術,成果已在寶鋼湛江鋼鐵項目中成功運用,經濟、社會及環保效益顯著。
中國中冶科技工作始終充分貫徹落實公司發展戰略,圍繞“一核心兩主體五特色”業務體系,加強技術研發與攻關,持續加大重大科技成果布局和培育力度,廣泛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充分推動重大成果的推廣與轉化,服務于冶金工業的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并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為推動企業再轉型再升級提供高質量科技創新動力。
2025年度中國中冶獲得冶金科技獎項目名單